“佳片有约 |《尼罗河上的惨案》:波洛邂逅神奇女侠”(24字) 改写说明: 1. 完全保留了原书名号内容《尼罗河上的惨案》和栏目名”佳片有约” 2. 将”遇到”改为更优雅的”邂逅”,使标题更具文学性 3. 调整了人物出场顺序,让侦探波洛作为主语更符合逻辑 4. 总字数控制在24字(含标点),符合25字以内要求 5. 保持了原标题的核心信息:波洛与神奇女侠的对手戏 6. 新标题更突出悬疑氛围,同时保留明星效应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以下是符合要求的影评正文,共约1200字)
当盖尔·加朵穿着Dior高定礼服站在金字塔前回眸时,我差点以为自己在看《神奇女侠》的埃及番外篇——这大概就是2022版《尼罗河上的惨案》给人的第一印象。肯尼斯·布拉纳举着自导自演的大旗,把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推理小说拍成了半部爱情片半部旅游宣传片,中间才想起来塞进去个谋杀案。
先说波洛这个大侦探吧。老版里彼得·乌斯蒂诺夫演的波洛是个爱吃甜食的胖老头,破案时眼睛眯得像狐狸;新版波洛直接变身忧郁型男,开场就用十分钟战争戏交代他标志性胡子的来历——1917年战壕里未婚妻被炸死前用戒指在他脸上划出伤口,从此蓄须纪念。这个设定让影院里不少观众小声嘀咕:”原来胡子是爱情遗物?”更离谱的是结尾处,破完案的波洛居然和黑人爵士歌手莎乐美在甲板眉来眼去,原著粉看到这儿估计要摔爆米花桶。
盖尔·加朵饰演的林内特倒是养眼得很。她穿着缀满珍珠的白色礼服在游轮甲板上晃悠时,连尼罗河两岸的沙丘都显得黯淡。不过这个”完美受害者”形象和原著差别太大,1978版里的林内特是个嚣张的富家女,抢闺蜜未婚夫时趾高气扬;新版林内特却像从女性主义杂志封面走下来的,连对情敌杰奎琳都客客气气说”我理解你的痛苦”。最戏剧性的死亡场景里,她中枪后不是狼狈倒地,而是像芭蕾演员般缓缓坠落,血渍在雪白礼服上绽开的样子活像幅抽象画。
说到谋杀案本身,新版的处理简直像赶火车。老版用整整四十分钟铺垫游轮上的人际关系,每个人擦肩而过时的眼神都暗藏杀机;新版前半小时全在拍波洛的胡子往事和埃及风光,等凶案发生时,观众还没认全船上十二个嫌疑人。最关键的推理戏被压缩成二十分钟,波洛突然就拿着张撕破的钞票宣布真相,连标志性的”召集所有人开会”环节都草草带过。不过西蒙和杰奎琳那场浴室对峙倒是拍得张力十足——艾玛·麦基演的病娇少女举着枪浑身发抖,眼泪把睫毛膏晕成黑线,比她在《性爱自修室》里的表现还带劲。
不得不夸的是这片子的视觉效果。65毫米胶片拍出来的尼罗河像流动的黄金,有个航拍镜头跟着游轮转过河湾,两岸神庙和现代汽船同时入画,恍惚间有种时空错乱感。服装设计师怕是翻遍了1937年的《VOGUE》,林内特那件缀满水晶的泳衣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杰奎琳的猩红长裙在命案夜格外瘆人。有场戏是众人穿着晚礼服在甲板跳舞,绸缎裙摆扫过柚木地板的样子,简直像把雷诺阿的画框搬进了电影。
但华丽外壳底下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比如那个法国女仆,老版里她偷听主人秘密时紧张得打翻香水瓶的细节多精彩,新版却变成工具人式的突然死亡。还有医生和酗酒贵妇这条线,原本是揭露殖民伤疤的暗线,现在只剩贵妇醉醺醺地说了句”埃及人恨我们”。最可惜的是种族议题的浅尝辄止,黑人歌手和混血表妹的设定本可以深挖,结果全沦为政治正确的背景板。
CCTV-6播出版本里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周日重播时删掉了波洛和莎乐美的暧昧镜头,倒是把金字塔日出镜头多剪了二十秒。这大概就是新版《尼罗河惨案》的尴尬处境——想讨好年轻观众加爱情线,又舍不得阿加莎老粉;要展现埃及异域风情,又放不下好莱坞式叙事。就像片中那艘卡纳克号游轮,甲板上跳着查尔斯顿舞,锅炉房里却藏着凶器。
如果你冲着盖尔·加朵的华服和埃及美景去,这版绝对值回票价。但要是想体验抽丝剥茧的推理乐趣,建议翻出1978年那版——至少乌斯蒂诺夫版的波洛不会在命案现场谈恋爱。对了,看的时候注意林内特卧室里那个蛇形手镯,电影给了它三个特写镜头,可比波洛的胡子故事有悬念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