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1994》金熊提名作重现90年代青春,2025上映

《艺术学院1994》金熊提名作重现90年代青春,2025上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这部手绘动画凭什么让老外集体起立鼓掌?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艺术学院1994》的预告片时,我差点以为是谁把上世纪的毕业纪念册给扫描成动画了。那些用”铁线描”勾勒出来的人物轮廓,就像我小时候美术课本里跳出来的插图,工笔画晕染的背景里能看到颜料在宣纸上洇开的痕迹。导演刘健这个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出身的”手艺人”,愣是把二维动画玩出了水墨册页的味道。
20250429014505395797
这片子在柏林电影节首映那天特别逗。放完片尾字幕,现场观众席突然响起一阵窸窸窣窣的翻包声——后来才知道是好多人在找纸巾。有个德国影评人红着眼睛跟我说:”那个画油画的男生在出租屋里啃冷馒头的情节,让我想起年轻时在东柏林学雕塑的日子。”谁能想到,一部讲中国90年代艺校生的动画,能让欧洲观众集体破防。
说到90年代的艺术学院,刘健拍得那叫一个细。男生宿舍墙上贴着柯特·科本的海报,画室角落里堆着用秃的油画笔,就连食堂阿姨打菜时手抖的幅度都精准复刻。有个长镜头我记特别清楚:女主角蹲在澡堂门口洗头,肥皂泡顺着排水沟打转,背景里隐约传来老式收音机放的《恋曲1990》。这种带着体温的细节,比任何时代标语都来得真切。
20250429014505180961
最绝的是这片子的”慢”。现在商业动画恨不得三秒切个镜头,《艺术学院1994》里一个削铅笔的日常动作能给足半分钟。但奇怪的是,当你看主角用美工刀一点点削出木屑的弧度时,反而能闻到松木的味道。这种”无聊”的仪式感,大概就是当年艺考生们对抗浮躁的方式。法国《电影手册》的评论挺到位:”它让观众重新学会用眼球触摸世界。”
刘健前作《大世界》里满是霓虹灯管和钢筋丛林,这次却让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晕染。有个场景特别体现这种美学:男主角在雨后的操场上用毛笔画速写,雨水把未干的墨线晕开,恰好构成他暗恋女生的侧脸轮廓。这种东方特有的含蓄表达,比直白的爱情宣言动人得多。难怪戴锦华教授说这是”用动画保鲜的记忆罐头”。
20250429014506520754
现在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90年代学艺术真是拿青春赌明天。影片里有组对照特别扎心:白天画室里学生们争论着杜尚的《泉》是不是艺术,晚上就得蹲在夜市给人画十块钱一张的肖像。有个学版画的男生,白天刻木刻把手扎得全是血口子,晚上在歌舞厅当服务生时,还得把受伤的手藏进白手套里。这种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放今天看依然疼得真实。
听说这片子已经入选奥斯卡动画长片初选名单,我倒不觉得意外。它讲的根本不是什么中国特色的青春,而是所有追梦人都经历过的困顿。就像策展人高世名说的,这片子像台X光机,照出了每个时代年轻人心里那根”宁可饿肚子也要搞创作”的硬骨头。现在就想知道,2025年国内上映时,现在的艺校生们会不会在影院里看见自己的影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优雅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yingshibaike.com/710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