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中的双面女性:极地寒夜的展现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冰原上的两个女人:当文明遇见野蛮
想象一下,零下四十度的北极极夜,黑暗笼罩四个月,寒风能把人的呼吸冻成冰渣。就在这样的地狱里,两个女人被困在一间小木屋里——一个是穿着鲸骨裙撑的维多利亚时代贵妇,另一个是裹着海豹皮、怀着白人探险家孩子的因纽特女子。这就是《没有人喜欢黑夜》最令人窒息的设定。
朱丽叶·比诺什扮演的约瑟芬·皮尔里简直是把整个欧洲文明背在身上闯进了北极。她那些镶着珍珠的梳子、绣着鸢尾花的衬裙,在暴风雪里就像个荒诞的玩笑。有个镜头特别戳人:她固执地要用银质茶具喝下午茶,结果热茶刚倒进杯子就结成了冰坨,镜头慢慢推到她那根戴着婚戒的手指——已经冻得发紫,还在神经质地敲打杯沿。
菊地凛子演的阿拉卡完全是另一个极端。看她用牙齿给海豹皮靴子收线,或是直接撕下生海豹肝塞进嘴里,你会觉得这女人就是北极本身。但最震撼的是她分娩那场戏:没有热水没有剪刀,她就那么蹲在冰屋角落,把皮绳咬在嘴里,全程没发出一声喊叫。而约瑟芬缩在墙角发抖的样子,活像只被剥了皮的兔子。
导演科赛特太会拍那种令人头皮发麻的细节了。约瑟芬发现丈夫日记里写着”阿拉卡的身体像幼海豹般温暖”时,镜头扫过她突然开始疯狂搓洗自己大腿的动作。还有阿拉卡默默把约瑟芬掉落的头发编进皮绳里——因纽特人相信这样能困住灵魂。这些镜头根本不需要台词,就把两个女人的战争拍得刀刀见血。
但电影真正狠的是它揭开了探险传奇的底裤。那些被印在教科书上的”北极征服者”,背后全是被遗弃的原住民向导、冻掉手指的船员,还有像阿拉卡这样连名字都不会被记住的女人。有个场景特别讽刺:约瑟芬对着空罐头盒练习获奖感言,而窗外阿拉卡正用鲸鱼骨给她磨梳子。
比诺什贡献了职业生涯最复杂的表演。当她终于脱下束腰换上驯鹿皮袄,你以为她要蜕变了,结果她对着阿拉卡肚子上的疤痕脱口而出:”你们族人都不懂缝合技术吗?”那一刻你突然明白,有些东西比北极的冰层更难融化。
这片子就像把两个文明的碰撞塞进高压锅。当约瑟芬的指南针在极夜完全失灵,阿拉卡教她看雪堆的波纹辨方向时,你会突然意识到:我们课本里写的”地理大发现”,可能根本是场持续五百年的误会。就像阿拉卡说的:”你们总说发现了新地方,可这些地方早就在喂饱我们的孩子了。”
最后那个长镜头看得人心里发毛:春天来了,探险队的船再次靠岸,约瑟芬穿着崭新的裙子走向码头,而阿拉卡抱着混血孩子站在冰丘上。镜头就这么定格着,直到雪花模糊了画面——文明人回到了文明世界,留下他们制造的伤口在冰原上溃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