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书店》终章落幕,主创追忆珍贵时光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爱情变成一场精心策划的恐怖游戏:《安眠书店》如何让我们爱上最危险的跟踪狂
“嗨,是你啊。”这句看似平常的打招呼方式,在《安眠书店》中却成了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开场白。想象一下,当你走进一家书店,那个彬彬有礼的店员已经通过你的社交媒体掌握了你的全部生活——你最喜欢的咖啡店、你昨晚和谁约会、甚至你家里有几个窗户。这就是乔伊·戈德伯格给格尼薇尔·贝可准备的”爱情”,一场从第一眼就开始的全面监控。
这部剧最让人后背发凉的地方在于,它把跟踪狂的内心独白变成了浪漫的旁白。还记得第一季里乔伊透过书店橱窗第一次看见贝可的场景吗?镜头从书架缝隙中偷窥,配上乔伊温柔的声音:”她就像是从我梦中走出来的女孩。”而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他如何在三分钟内通过她的信用卡签名得知全名,然后像打开圣诞礼物一样兴奋地搜索她的社交媒体。这种病态的浪漫化处理让观众在道德不适中又忍不住想知道:他接下来会做什么?
贝可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猎物——她是个有抱负的作家,在纽约大学读研究生,住在一个带大窗户的公寓里(对偷窥者来说简直是礼物)。剧中有一幕特别令人不安:乔伊站在她公寓对面的防火梯上,看着她穿着内衣在房间里走动,同时在心里为她写诗。我们几乎要忘记他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叫什么,因为镜头语言太美了,乔伊的独白太动人了。这就是这部剧的高明之处,它让我们站在罪犯的角度体验犯罪。
现代科技在这部剧中扮演了共犯的角色。乔伊不需要像老式跟踪狂那样24小时蹲守,他只需要一部手机和一点黑客技巧。第二季里有个细节特别戳人:他通过贝可的Spotify播放列表判断她的情绪变化,通过她的外卖订单知道她有没有在家吃饭。这些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便利工具,在错误的人手里变成了最恐怖的监控设备。当贝可的手机屏幕亮起显示”1条新消息”时,观众和贝可一样会心头一紧——因为那可能是乔伊发来的,而他明明就站在她窗外的黑暗里。
最讽刺的是,乔伊自认为是个浪漫的救世主。每次他杀人(是的,他杀人),都能给自己找到正当理由:那个前男友太渣了,那个闺蜜太毒了,那个邻居太烦人了。在第三季中,当他和新目标恋爱时,他甚至会批评对方前任的跟踪行为,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矛盾。这种自我欺骗的能力让人不寒而栗,因为我们多少都能在自己身上看到一点这种倾向——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合理借口。
随着剧情推进,受害者们不再是被动的靶子。贝可最终发现了乔伊的真面目,而她的反应可能是全剧最精彩的转折之一。没有尖叫逃跑的俗套桥段,她做了一件更可怕的事——开始反过来利用乔伊的痴迷。这场猫鼠游戏的角色互换让观众坐立不安,因为我们突然不知道应该支持谁了。当受害者学会用施害者的规则玩游戏时,谁才是真正的危险人物?
《安眠书店》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揭开了爱情故事的光鲜外衣,露出下面爬满的虱子。每个浪漫喜剧里不都有个坚持不懈追求女主角的男主角吗?乔伊就是这种原型的黑暗面——如果”坚持”变成跟踪,”追求”变成控制,”爱情”变成占有。第五季预告说”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部剧会继续逼我们直视那个不舒服的事实——我们与乔伊的距离,可能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要近得多。毕竟,谁没在喜欢的人面前稍微”修饰”过自己呢?只是乔伊把这种修饰变成了一场致命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