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经济复苏:电影展现真实中国

春日经济复苏:电影展现真实中国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张家界的”哈利路亚山”遇上清明档的冷票房:影视文旅联动的冰与火之歌
清明小长假刚过,两个数字特别扎眼——1.26亿人拖着行李箱出门看世界,575个亿真金白银砸进各地景区,这消费热情比去年还涨了6个点。但转头看看电影院,清明档十部新片扎堆上映,票房却只有3.7亿,连去年同期的裤腰都够不着。这冰火两重天的景象,让人忍不住琢磨:当观众宁愿去现实景点打卡也不愿进影院时,影视和文旅这对CP到底该怎么处?
20250412073937830402
说到电影带火旅游,张家界管理局的人最有发言权。当年《阿凡达》全球爆红,老外们盯着银幕上悬浮的”哈利路亚山”直呼神奇,谁能想到这外星奇观的原型就在湖南?景区马上把”乾坤柱”改名叫”哈利路亚山”,现在南天一柱景点还专门立着块中英文对照的说明牌。这波操作比什么旅游广告都管用,欧美游客举着电影截图在云雾缭绕的砂岩峰林间找同款角度,活像在玩现实版大家来找茬。
这种”电影取景地巡礼”早就是全球通行的文旅密码。《变形金刚4》里李冰冰在香港巷战那场戏,背景里武隆天坑的擎天柱像巨型积木;《星球大战》在桂林漓江取景,绝地武士的光剑和喀斯特山水竟然毫无违和感。最绝的是1987年《末代皇帝》剧组,成为首个获准进入故宫实拍的西方电影,贝托鲁奇镜头里的红墙黄瓦会说话,把东方末代王朝的黄昏拍成了流动的史诗。
20250412073949304481
但西方镜头里的中国总透着股拧巴劲儿。《环形使者》把未来上海拍成乌篷船穿梭的江南水乡,布鲁斯·威利斯穿着长衫在石库门弄堂逃命,这魔幻混搭好比给陆家嘴三件套P上马头墙。更别说满屏的功夫、旗袍、大红灯笼,现代化都市在好莱坞剧本里集体失踪。就像个偏执的收藏家,只肯把中国放在”东方奇观”的玻璃柜里展示。
反观咱们自己的影视IP联动,玩得最溜的当属去年蚌埠的”教科书级操作”。《长月烬明》里男女主在蚌埠张公山公园的珍珠女雕塑下谈恋爱,当地文旅局连夜给雕塑挂上”桑酒冥夜”的CP名牌,短视频平台”蚌埠住了”话题播放量飙到5.8亿。五一期间游客量直接翻倍,酒店老板数钱数到手抽筋——这才是影视赋能文旅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50412074002303770
不过话说回来,电影毕竟不是旅游宣传片。《疯狂的石头》里重庆长江索道成了黑色幽默的舞台,洪崖洞的霓虹照亮了小人物的荒诞人生。这些城市符号之所以让人记住,是因为它们长在故事的骨血里。现在北京搞的12条”电影旅游专线”,从《霸王别姬》的恭王府到《老炮儿》的后海胡同,要的就是让游客踩着胶片里的脚印,闻见老北京胡同里的爆肚味儿。
清明档票房扑街或许给行业提了个醒:当《功夫熊猫》里的”和平谷”能让老外惦记青城山的道观,当《碟中谍3》里阿汤哥在西塘白墙黛瓦间玩命狂奔,我们的电影是不是也该想想,怎么把大好河山化进故事里?毕竟观众用脚投票最诚实——他们既想要《阿凡达》式的视觉奇观,也渴望《蚌埠住了》式的情绪共鸣。影视和文旅这对CP,终究得学会在商业逻辑和文化表达间走好钢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优雅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yingshibaike.com/545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