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节AI艺术展:陆蓉之《北京雨燕》开幕秀惊艳

北京电影节AI艺术展:陆蓉之《北京雨燕》开幕秀惊艳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陆蓉之的AI雨燕飞进北影节,老艺术家给科技艺术打了样儿
这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最抢眼的不是明星大腕,而是73岁的陆蓉之捧着个会飞的金属燕子走红毯。老太太穿着粉色中式套装,衣服上绣着花鸟云纹,手里托着的《北京雨燕》扑棱着翅膀,活像从古画里飞出来的精灵。这可不是普通的工艺品,里头藏着AI算法和动态装置,一亮相就把传统红毯变成了科幻片现场。
20250421095139300343
要说这只”雨燕”的来头,得先聊聊北京城的”原住民”。每年夏天,正阳门城楼屋檐底下总有成群的北京雨燕扎堆,这群小家伙在城里安家六百多年了,连奥运会吉祥物”妮妮”的原型都是它。陆蓉之这次玩了个绝的,让AI把雨燕飞行的轨迹数据吃透,生成成千上万种动态形态,最后用金属骨架撑起流动的光影。开幕式上,这些机械雨燕跟着交响乐节奏变换队形,翅膀扇动带起的风里还裹着老北京胡同的声响,坐在前排的观众都说后脖颈能感觉到气流。
老太太在后台聊起这个作品特别来劲:”你们看雨燕转弯时候的弧度没?那是AI算了三个月才找着的最美曲线。”她管这叫”算法和审美打架后的和解”。最绝的是装置底部藏着个老北京四合院的微缩投影,雨燕群飞过时,屋瓦上的光影会跟着忽明忽暗。这种细节要不是陆蓉之当了五十多年策展人,根本想不出把城市记忆塞进科技作品里。
其实《北京雨燕》去年就在威尼斯双年展亮过相,但这次回国参展,陆蓉之特意让AI多”吃”了2000多张北京老照片。现在这群金属燕子飞起来,翅膀上闪的光都带着点琉璃厂的釉色。有个搞算法的工程师看完直拍大腿:”我们整天训练AI画龙画凤,怎么就没想到让它学学北京屋檐下的燕子打架?”
电影节艺术总监接过话茬:”您这作品往这一摆,明年参赛的科幻片导演该头疼了。”这话不假,现在已经有剧组打听怎么能把这种动态装置用到电影首映礼上。更逗的是故宫文创组连夜联系策展方,说要给雨燕设计联名款周边,听说连”燕屎咖啡”的创意都提上日程了——当然被陆蓉之笑着拦下了。
别看老太太玩科技玩得溜,她对AI艺术有句特别实在的比喻:”就像我年轻时临摹古画,现在让AI当我的毛笔。”《北京雨燕》里最动人的那段盘旋上升动作,其实是陆蓉之坚持要加进去的。她说1949年开国大典时,北京城上空的雨燕就是这么飞的,”得让算法记住这种向上的劲儿”。现在可好,这套飞行数据被中科院动物所盯上了,说要拿来研究真雨燕的迁徙规律。
红毯结束后,工作人员发现有个意外收获——那些机械雨燕停驻时,会自动在展台上摆出”北影”两个字的轮廓。这可不是预设程序,是AI根据现场观众走动轨迹实时生成的。陆蓉之眨眨眼:”瞧见没?科技艺术最妙的就是这种意外。”她手腕上戴的智能手环突然亮起来,显示心跳曲线和雨燕飞行轨迹同步了,把周围记者都看乐了。
这届电影节还没闭幕,已经有人管它叫”AI艺术觉醒元年”了。听说电影资料馆要专门给《北京雨燕》办展映,还得配上杜比全景声——毕竟那些金属翅膀划过空气的嗖嗖声,是找打击乐大师用编钟采样做的。最绝的是,开幕式结束后保洁阿姨收拾场地,发现红毯上留着几道浅浅的金属刮痕,特别像雨燕的爪印。策展团队一合计,决定就这么留着,当作科技艺术给传统电影节盖的电子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优雅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yingshibaike.com/526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