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归乡》海报发布:展现台湾老兵的思乡之情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六位台湾老兵的故事:76年回不了家,他们只能在梦里喊一声”娘”
“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三两岁呀,没了娘呀……”当傅德泽老人颤抖着唱起这首家乡童谣时,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这位18岁就被迫离开安徽合肥的老兵,在台湾的牢房里靠这首歌熬过了最想家的三年。这是纪录片《日暮归乡》里最揪心的一个镜头,镜头外传来导演压抑的抽泣声。
5月10日母亲节上映的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六位台湾老兵跨越半个世纪的乡愁。导演杨正浓带着团队跑了八年,从山东菏泽到广东汕尾,跟着老兵们的记忆重走他们回不去的故乡。最让人心碎的是,拍到一半时,金英、曾奇才、潘松带三位老人相继离世,他们至死都没能再见到大陆的亲人。
90岁的高秉涵可能是最执着的一个。这个山东汉子从1992年开始,义务护送老兵的骨灰回大陆,整整30年送了150多个骨灰坛。有次他抱着骨灰坛在机场摔倒,第一反应是用身体护住坛子,”不能摔着老乡啊”。片中他摸着泛黄的家书说:”每次送他们回家,就像送我自个儿爹娘。”
而14岁就被抓壮丁到台湾的姜思章,今年89岁了还在为老兵回家奔走。镜头拍下他半夜惊醒的场景——老人突然坐起来用舟山方言喊”阿娘”,反应过来后捂着脸哭了。他说梦里总看见母亲在渔港等他,”她挎着竹篮,篮里装着刚捡的海蛎子,就像我离家那天一样”。
摄制组跟着傅德泽回到合肥时,发现他记忆中的土坯房变成了商业街。老人蹲在马路牙子上发呆:”我娘当年就在这棵槐树下送我,她说儿啊早点回来……”说着突然抓起一把土往口袋里塞,被女儿拦住后像个孩子似的哭了:”我带点家乡的土回去陪葬都不行吗?”
最让人唏嘘的是已故的潘松带老人留下的影像。这个广东五华的老兵攒了四十年积蓄想回家,临行前查出癌症。去世前他对着镜头说:”告诉我姐,她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我每年六月初六都拿出来晒……”画面定格在床头那双崭新的黑布鞋上,鞋底的白线还泛着青。
制片人顾佳凤说,有个细节没剪进正片:拍摄期间恰逢中秋,几位老兵不约而同把月饼掰成两半,一半自己吃,一半留着。”他们说小时候家里穷,娘都是这样分月饼的。”这种刻进骨子里的习惯,比任何台词都让人心碎。
王童监制透露,片尾有段特别收录:2019年高秉涵终于回到菏泽老家,在已成废墟的老宅前跪了半小时。起身时他从砖缝里抠出个生锈的顶针,那是他母亲纳鞋底用的。”76年啊……”老人把顶针攥出血痕的镜头,成了全片最后一个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