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影计划”发布会与《当下的远方》电影论坛圆满举行

“青影计划”发布会与《当下的远方》电影论坛圆满举行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电影人围坐一桌聊未来,他们在焦虑什么又期待什么?
那天在山东艺术学院,一群电影圈的老炮儿和学院派教授围坐在一起,话题从AI会不会抢导演饭碗,聊到年轻人为什么不爱进电影院了。这场名为”当下的远方—电影的破界与新生”的论坛,听着挺玄乎,实际上聊的都是扎心的大实话。
20250327114918496845
江平导演上来就甩了句狠话:”现在有些剧本写得跟AI生成似的。”这位拍过《邓小平登黄山》的老导演,边说边用手指敲桌子,”去年有个项目拿给我看,主角在陕北农村开口就是网络流行语,编剧怕是连黄土高坡都没去过。”他提到某部农村题材电影,编剧在村里住了三个月,最后剧本里连羊倌甩鞭子的角度都写得精准,”好故事得从土里长出来,现在太多作品是飘在云端的”。
陈旭光教授接茬聊起短视频对电影的冲击。他举了个例子:”我学生拍的毕业作品,抖音点赞比电影节获奖还让他兴奋。”这位北大教授发现,年轻人现在更习惯竖屏叙事,”但你说《奥本海默》三个小时的黑白对话戏,在手机上看是什么体验?”他提到诺兰坚持用IMAX胶片拍摄的执念,”技术可以变,但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情感共鸣永远不会过时”。
20250327114924711444
西北大学的张阿利院长说起AI时,现场突然安静了。”上个月我们用AI生成了个分镜脚本,把在场老师都唬住了。”他停顿了下,”但让它写《活着》里福贵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的那种麻木感,出来的全是表情包式的痛哭流涕。”张院长认为,AI最可怕的不是取代创作,而是让年轻人误以为点几下鼠标就能出杰作。
最让人意外的数据来自宋法刚教授:”去年平均每个观众进影院1.7次,是2019年的一半。”这位山东本地的学者发现,现在年轻人约会把看电影排在了密室逃脱、Livehouse之后,”有学生跟我说,花五十块看烂片不如买两杯奶茶坐在河边聊天”。他提到《消失的她》能爆火,是因为抓住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属性。
20250327114931384902
蔡尚君导演说起新人导演的困境直摇头:”有个孩子拿着剧本找投资,对方第一句话问的是能请到顶流吗?”这位威尼斯银狮奖得主提到,现在年轻导演得先学会写PPT,”我见过最离谱的,项目书里演员番位都按微博粉丝数排好了”。但他也欣赏像《宇宙探索编辑部》这样的片子,”穿着宇航服在编辑部里晃悠的荒诞感,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想象力”。
媒体人余雅琴抖了个猛料:”某平台大数据显示,观众在流媒体看电影时,1.5倍速是标配。”她发现连《泰坦尼克号》这种经典,现在年轻人都在快进看,”不是说他们没耐心,而是选择太多导致的观影焦虑”。说到”当下的远方”这个主题,她认为电影人既不能躺平也不能瞎跑,”得像《封神》剧组那样,既练肌肉又学甲骨文”。
20250327115037319522
聊到青影计划时,发起人郭龙丰讲了件趣事。有次他带学生去剧组实习,场务让实习生搬器材,孩子反问:”我是来学导演的,能不能直接跟组拍戏?””现在院校教育和行业需求中间隔着条银河。”他说正在尝试把课堂搬到后期公司,让学生亲眼看着调色师怎么把灰蒙蒙的素材调出《长安三万里》的盛唐气象。
这场五个多小时的讨论,最后谁也没给出标准答案。但能感觉到,这些每天和胶片、像素打交道的人,最担心的不是技术迭代,而是电影正在失去让人安静坐两小时的神秘力量。就像江平导演临走时说的:”我怀念小时候全村人挤在晒谷场上看露天电影的日子,现在银幕越做越大,怎么反而把人心看小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优雅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yingshibaike.com/436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