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导演新片《编号17》北美首映遇冷,《美国队长4》退居票房亚军

《寄生虫》导演新片《编号17》北美首映遇冷,《美国队长4》退居票房亚军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奉俊昊新片《编号17》北美登顶,罗伯特·帕丁森这次又演了个啥?
上周末北美票房榜可热闹了,韩国导演奉俊昊带着他的新片《编号17》空降冠军宝座,直接把漫威的《美国队长4》挤到第二名去了。这片子首周末就拿下1910万美元,别看数字不算特别夸张,但要知道这可是在《美国队长4》已经上映的情况下硬生生抢来的票房。罗伯特·帕丁森这次又演了个神神秘秘的角色,具体是干啥的现在媒体都说得模棱两可,就知道是个发生在未来世界的悬疑故事,据说还有不少动作戏。
641-62
说到奉俊昊,这哥们儿现在在好莱坞可是香饽饽。《寄生虫》拿了奥斯卡之后,他拍啥都有人买单。这次《编号17》制作成本1.18亿美元,华纳还砸了8000万美元做宣传,看得出来是当成重点项目在推。目前全球票房已经冲到5330万美元了,其中韩国市场2月底就上了,贡献了不少票房。不过北美以外的其他地区表现一般,才990万美元,可能还得再观望几周。
口碑这块儿也挺有意思。烂番茄上媒体给的新鲜度78%,不算特别高但绝对及格了。观众爆米花指数73%,CinemaScore评分拿了个B,属于那种”还行吧但没到特别惊艳”的水平。有影评人说这片子视觉风格特别强烈,罗伯特·帕丁森演技在线,但故事后半段有点拖沓。不过奉俊昊的粉丝应该不会在乎这些,光是看他怎么把韩国电影那套叙事手法套进好莱坞工业体系里就值回票价了。
被挤到第二的《美国队长4》就有点惨了,上周末只收了850万美元。这片子北美累计1.77亿,全球3.7亿,看着数字不小,但制作成本1.8亿加上差不多1亿的宣传费,迪士尼估计在算账本了。新美队接棒确实不容易,观众好像还没完全接受这个设定。漫威现在也是挺难的,既要维持宇宙连贯性,又得想办法推新人,搞不好就两头不讨好。
最惨的还得是《在失落之地》,保罗·安德森和米拉·乔沃维奇这对夫妻档又合作了。首周末1040万美元看着还行,但烂番茄新鲜度14%、爆米花指数44%这数据简直没眼看。这片子改编自《权力的游戏》作者乔治·马丁的短篇小说,本来题材挺有搞头,结果拍出来被骂成筛子。有影评人直接说”建议这对夫妻别再拍电影了”,他们上一部《怪物猎人》就已经扑得很惨了,这次看来是重蹈覆辙。米拉·乔沃维奇这些年除了《生化危机》系列就没啥代表作,保罗·安德森也是,离开游戏改编电影就玩不转了。
说到《编号17》的罗伯特·帕丁森,这哥们儿选片眼光是真的迷。从《暮光之城》出来之后,专挑些奇奇怪怪的独立电影演,《好时光》《灯塔》都是那种看着就费脑子的片子。这次跟奉俊昊合作,演的角色据说是个身怀秘密的特工之类的,预告片里全是他在各种奇怪场景里跑酷的镜头。有场戏是他穿着西装在未来感十足的走廊里被机器人追,动作设计特别奉俊昊风格——既夸张又带着点黑色幽默。
比较意外的是《编号17》的观众评分居然比媒体评分低。一般奉俊昊的电影都是影评人吹上天,普通观众觉得”啥玩意儿”,这次反过来了。可能跟宣传策略有关,华纳把这片子当商业大片推,结果观众进去发现还是奉俊昊那套作者电影的路数。不过B的CinemaScore也不算太差,至少比《在失落之地》强多了。
现在好莱坞就缺这种中等成本的原创电影,《编号17》1.18亿的制作费在现在动辄两亿起步的超英电影面前都算节俭了。奉俊昊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用相对有限的预算拍出特别有质感的画面,这点在《雪国列车》里就体现得很明显。听说《编号17》里有场大型动作戏是在韩国某个废弃工厂拍的,愣是拍出了科幻大片的架势。
接下来几周《编号17》的票房走势很关键,要是能稳住,说不定能成为奉俊昊在北美最卖座的电影。现在全球票房已经过5000万了,回本应该问题不大,就看能赚多少。华纳今年开局不太顺,《海王2》之后一直没爆款,《编号17》要是成功,估计会赶紧跟奉俊昊谈下一部合作。
至于《美国队长4》,漫威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让观众重新对超英电影提起兴趣。这部新美队电影不能说差,但就是没啥存在感,讨论度还不如同期的《编号17》。可能大家真的有点审美疲劳了,连带着《在失落之地》这种奇幻冒险片也遭殃——观众宁愿去看原创科幻片也不想再看套路化的爆米花电影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优雅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yingshibaike.com/341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