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迪士尼新作:媒体评价大公开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迪士尼最新真人改编电影《白雪公主》3月21日全球上映后,立刻引发两极分化的热议。这部耗资2.69亿美元的大制作首周末预计斩获北美4500-5500万、全球1亿美元票房,但烂番茄48%的新鲜度(96位媒体人中46人给好评)暴露出改编经典面临的困境。
走进影院你会发现,导演马克·韦布(《和莎莫的500天》)确实在视觉上下了功夫。艺术指导凯文·奎恩打造的森林场景充满童话质感,当瑞秋·泽格勒饰演的白雪公主提着黄色裙摆穿过树丛时,画面确实能让人想起1937年动画版的经典镜头。BBC记者特别提到:”虽然叙事线像被施了混乱咒语,但女主角寻找自我认同的挣扎让故事有了新意。”
音乐元素是这部改编作最获认可的亮点。《每日电讯报》盛赞:”安德鲁·伯纳普的喜剧节奏令人捧腹,而泽格勒的歌声——特别是那首《I Wish》——简直能让夜莺羞愧。”有观众发现,新版将老动画里小矮人挖矿时的”嘿嗬”歌改编成了带电子乐元素的 workplace ballad,这个设计被《综艺》杂志称为”打破常规的妙笔”。
但影片的革新尝试也招致猛烈批评。《卫报》的毒舌评论一针见血:”那些彩虹色头发和台词里硬塞的girl power,就像给古董花瓶喷 graffiti 般做作。”确实有观众抱怨,当恶毒皇后(盖尔·加朵饰)说出”美丽是权力”的台词时,影院里响起了尴尬的笑声。更糟的是CGI效果,《纽约杂志》刻薄地写道:”那些塑料感十足的蘑菇和会说话的鹿,让人怀疑是不是误入了迪士尼乐园的30美元付费项目。”
叙事节奏成为另一槽点。《TheWrap》指出:”141分钟的片长里,至少26分钟是毫无意义的 filler——比如白雪给兔子包扎伤口那段蒙太奇。”而《金融时报》则吐槽:”导演似乎把保守当成了安全牌,结果拍出了比苹果派还平淡的作品。”有影迷在社交平台抱怨,当七个小矮人突然开始讨论”集体宿舍分配问题”时,后排响起了清晰的鼾声。
不过要论杀伤力最强的,当属《纽约日报》的判决:”当银幕上出现魔镜魔镜经典桥段时,我满脑子都是1937年动画里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烟雾人脸——新版用CGI做出的进步版镜子,效果还不如我家浴室的起雾玻璃。”这种对经典场景的改编失利,或许正是《独立报》所说”用最省力方式堆砌IP元素”的恶果。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在LGBTQ+群体中意外收获好评。有观众发现,当猎人角色(马丁·科勒巴饰)唱着”Different Kind of Strong”鼓励白雪公主时,歌词”不必做别人眼中的公主”引发了影院里同志观众的掌声。这种细节或许印证了《今日美国》的评价:”在童话外壳下,它确实触碰到了当代年轻人的身份焦虑。”
目前看来,这部改编作就像片中那只有争议的彩虹尾巴松鼠——有人觉得它活泼可爱,更多人认为它格格不入。正如《滚石》杂志所言:”虽然不是《小美人鱼》真人版那样的灾难,但当白雪公主咬下毒苹果时,银幕内外的人都陷入了相似的昏睡状态。”或许迪士尼该听听《芝加哥论坛报》那句意味深长的评价:”比预期好,但预期本来也没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