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日记》预告:青年教师照亮学子求知路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援藏日记》这部电影,由陈中阳编剧并执导,范家其和旺卓措主演,3月11日放出了首支预告片,3月20日就在人民院线全国公映了。这部电影的风格挺特别的,影像风格诗意化,叙事手法生活化,给人一种很接地气的感觉。
故事讲的是北京青年韩松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支教的感人故事。韩松和学生们之间的生命羁绊,面对恶劣条件和挑战,他坚守初心,奉献教育。影片里,韩松的成长蜕变,西藏学童追寻梦想的过程,都被描绘得特别细腻。镜头语言诗意优美,主题是对支教工作者奉献精神的礼赞。
预告片80秒,开篇就是藏族学生在摇曳烛光下的场景,很有感觉。范家其饰演的韩松老师背着行囊出现在地平线上,学生们飞奔而出,挂哈达表示敬意,这个画面挺震撼的。预告片里还有漏雨教室、草原课外活动等场景,情感上展现了生命间的相互照亮与情感羁绊。
这部电影的意义挺深远的,它展现了教书育人的价值,让人向往净土上的学习生活,同频感受教书育人的真正价值。看完预告片,我就被深深吸引了,特别期待电影上映。
电影里,韩松老师的形象很鲜明,他背着行囊,孤独地走在高原上,那种坚持和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学生们对韩松老师的感情也很真挚,他们飞奔而出,挂哈达表示敬意,那种纯真和热情,让人动容。
电影里的场景也很有特色,漏雨的教室、广阔的草原,都展现了高原的艰苦环境。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韩松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成长,那种坚韧和乐观,让人敬佩。
总的来说,《援藏日记》是一部很有深度和内涵的电影,它用诗意化的影像风格和生活化的叙事手法,展现了支教工作者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价值和意义。这部电影,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