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归乡》资源在线观看百度云盘国语中字【HD1080P】4k超清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一张泛黄照片里的七十六年等待
“妈,我回来了。”预告片里这句带着浓重山东口音的呼唤,突然让我鼻子一酸。高秉涵老人颤抖的手指抚过那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1948年夏天在菏泽老宅前与母亲的最后合影。当时他穿着学生装,母亲梳着发髻,谁也没想到这次快门声会成为母子间永恒的定格。如今这张照片被他用油纸包了三层,在台北潮湿的雨季里总要拿出来晾晒,仿佛这样就能留住母亲手掌的温度。
导演杨正浓的镜头扫过台北荣民之家的走廊,墙上的日历显示2023年4月,96岁的傅德泽正用川渝方言哼唱《小白菜》。”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三两岁呀没了娘呀…”这曲他1949年在火烧岛监狱学会的民谣,如今每个失眠的深夜都会从301房间飘出来。摄制组在丰都老城找到的史料显示,傅家当年的榨菜作坊就在长江码头边,而如今导航软件上只能定位到淹没区下的”傅家巷遗址”。
王童监制坚持用胶片拍摄姜思章老人整理行李箱的长镜头。箱子里装着舟山带鱼干、普陀山香灰和一件崭新的藏青色寿衣。”阿弟侬晓得伐?”老人突然用舟山话对摄影师说,”这件衣裳要带回沈家门,穿给我阿姆看。”镜头随着他浑浊的视线转向窗外,暴雨中的台北植物园,一片榕树叶正粘在积水的窗玻璃上。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天是老人姐姐的忌日。
摄制组在桃园某荣民宿舍发现的本子令人心碎。某位祖籍湖南的老兵用毛笔在账本背面写着:”民国38年端午,离家时灶上煨着腊肉。民国102年,长沙堂侄来信说老屋拆了。”这些字迹从工整到歪斜,跨度五十年的记录最后停在一句”娘,儿不孝”。制片人顾佳凤说,这样的笔记本他们在全台收集到两百多本,有的甚至写在香烟盒或包装纸上。
特别触动我的是何文德老人在高雄街头举着”想家”标语的黑白影像。那是1987年解严前夕,画面里59岁的他站在宪兵队前,标语牌上”家”字的最后一捺洇开了墨迹。导演特意找到当年便衣警察的执法记录,上面写着:”该男子持续站立6小时,仅反复说俺娘在济南五字。”现在高雄捷运美丽岛站出口,仍有老人会对着那面瓷砖墙发呆。
影片最揪心的段落是几位老兵观看大陆亲人录像的场景。当山东菏泽的侄孙拿出高秉涵母亲坟前的新土时,老人突然跪下来把泥土往嘴里送,场记本上记录这个镜头NG了七次——因为摄影师每次拍到一半就忍不住抽泣。而傅德泽收到重庆侄女寄来的火锅底料时,竟把整块牛油揣在贴胸口袋三个月,直到某天护士发现他的背心染满了红色油渍。
在台南某荣民之家,我们见到最年轻的拍摄对象——91岁的林姓老兵。他床头贴着谷歌地图打印件,用红笔圈出湖北孝感某处。”这是我家稻田,”他笑着指给摄像看,”现在变成万达广场了。”随后从枕头下摸出个铁盒,里面装着七粒干瘪的稻谷,”38年抓了把当种子,结果在船上泡了海水。”镜头推近时,能看见老人拇指上的茧子还在无意识搓着谷壳。
母亲节上映的选择绝非偶然。预告片末尾,六位老人对着镜头喊”娘”的片段是同期录音,背景音里能听见呼吸机的滴答声、轮椅的吱呀声,以及某个老人突然爆发的咳嗽。这些声音混着他们各异的乡音,在黑暗的放映厅里会形成奇特的回声。场刊透露,正式片尾将滚动播放六十位已故老兵的名字和籍贯,而名单的底色用的是从他们家乡采集的泥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