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完整/加长版网盘(HD1080P/3.3G-MP4)原声版迅雷资源BT种子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雨天里的长队:哈尔滨七三一陈列馆前的沉思
五月的哈尔滨,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湿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的石板路。5月4日这天,雨水并没有阻挡人们的脚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撑着伞,在陈列馆前排起了长队。队伍蜿蜒曲折,有人低头看着手机里关于七三一部队的资料,有人小声给孩子讲解即将看到的内容,更多人只是沉默地等待着,雨水顺着伞沿滴落,仿佛与这段沉重的历史产生了某种共鸣。
“今天人还算少的,”一位工作人员边维持秩序边对我说,”五一当天来了五千多人,整个假期预计要接待三万多游客。”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向人群,发现队伍里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背着书包的学生,还有被父母抱在怀里的孩子。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趴在留言台上,一笔一画地写下”爱我中国”四个字,她的父亲站在一旁,眼神复杂地看着女儿稚嫩的笔迹。”这些历史必须让下一代知道,”他转向我说道,”虽然内容很残酷,但爱国教育就得从小开始。”
走进陈列馆,压抑感扑面而来。玻璃展柜里陈列着泛黄的文件、生锈的手术器械、斑驳的照片,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地控诉着七三一部队犯下的反人类罪行。我在一个展示人体实验受害者的区域前驻足,墙上的电子屏幕循环播放着幸存者的证言视频,他们讲述着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实验细节,声音颤抖却坚定。身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突然捂住嘴巴,她的女儿赶紧扶住她。”妈,要不我们出去吧?”女儿小声问。老人摇摇头,指着墙上的一张照片说:”我小时候村里也有人被抓走,再也没回来……”
1935年出生的李奶奶是参观者中年纪较大的一位。她拄着拐杖,在每个展板前都要停留很久。”那时候日子太难了,”她指着展厅里复原的牢房场景对我说,”我十岁时亲眼看见日本兵把村里年轻人绑走,后来听说都被送到这里做实验了。”李奶奶的手在发抖,但眼神异常坚定,”现在国家强大了,这些历史更不能忘。我每年都来,就是怕自己记性不好把这事给忘了。”
在陈列馆出口处,我遇到了几个年轻人正在分发电影《731》的宣传单。”这部电影下个月就要上映了,”其中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解释道,”我们自发来这做宣传,希望更多人能通过不同方式了解这段历史。”他们身旁立着电影海报,黑白基调的设计与陈列馆的氛围莫名契合。路过的一位中年男子接过传单,盯着海报看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句:”是该让更多人知道。”
陈列馆新馆和旧址核心区自2015年开放以来,已经接待了1260万国内外观众。这个数字让我想起馆长孙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每增加一个参观者,就多一颗铭记历史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正在这片96万平方米的遗址上生根发芽——在雨中排队的人群里,在小女孩的留言里,在李奶奶颤抖的声音里,也在那些默默传递电影传单的年轻人手中。
离开时雨已经停了,夕阳透过云层照在陈列馆灰黑色的外墙上。我回头望去,发现排队的人群依然很长,他们安静地移动着,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这条河承载着记忆,流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