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清晰版阿里网盘资源分享国语中字(BD1080P/3.8G-MP4)

《731》清晰版阿里网盘资源分享国语中字(BD1080P/3.8G-MP4)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青岛星光岛上的那束光:当《731》剧组走上华表奖红毯
四月底的青岛海风里还带着凉意,星光岛上的红毯却烧得滚烫。4月27日这天,中国电影人最重要的聚会——第二十届华表奖颁奖典礼正在这里举行。在众多闪光灯聚焦的剧组中,有个团队显得格外特别:导演赵林山带着《731》主创们走来时,红毯两侧突然安静了几秒,仿佛海风都凝固了。
2934349b033b5bb51d7f88e214071636b700bc62.jpeg@f_auto-1
这片沉默很微妙。要知道《731》剧组为了这天,已经准备了整整十年。十年前他们在哈尔滨平房区的冻土里挖出第一批档案时,可能没想到这段黑暗历史会在2024年的春天,以这样的方式被看见。赵林山接过话筒时说得很直白:”我们不是在拍恐怖片,是在给活人看死人留下的病历本。”这话让现场几个举着自拍杆的网红主播突然放下了手机。
电影讲的是抗战胜利前夜,731部队在哈尔滨那座”食人魔工厂”里的勾当。但镜头对准的不是将军元帅,而是实验室里抖得像筛糠的中国劳工,是日本军医女儿发现父亲白大褂上人血时的表情。有个场景我印象特别深:零下三十度的夜里,一个母亲被迫把手伸进冰水,镜头就钉在她逐渐结霜的睫毛上——这种冷不是特效做的,剧组真在哈尔滨郊外搭了个一比一的冻伤实验室,演员姜武说拍这段时他差点把道具桌子捶裂了。
说到姜武,这位平时乐呵呵的老戏骨在发布会上掏心窝子:”演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我天天做噩梦。有场戏要对着空气表演恐惧,结果我抬头看见房梁上真挂着当年受难者的照片…”他忽然卡壳了,转身灌了半瓶矿泉水才接着说下去。这种情绪失控在片场很常见,美术指导跟我说,他们做场景复原时,光查阅的档案就有三吨重,连日军实验室门把手的旋转方向都要核对老照片。
总策划庄严是个戴眼镜的学者模样,他提到个细节:剧组找到个当年幸存者的孙子,老人给了他们本发黄的日记。现在这本日记被做成了电影里的关键道具,上面还留着泪渍的褶皱。”我们搭731部队的铁路专用线时,连枕木的腐烂程度都要和1945年的档案照片一致。”他说这话时,红毯尽头正好有海鸥飞过,像给这句话打了个省略号。
这片子原定2025年上映,刚好是抗战胜利80周年。制片人张望算过一笔账:现在最后一位731部队幸存者已经94岁,”我们再晚几年拍,可能连帮我们核对细节的人都找不到了”。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在哈尔滨见过的王亦兵老人,他父亲死在731部队,但直到2002年日本法院才勉强承认这个事实。老人当时摸着诉讼材料说:”这些纸比我的命还重。”
华表奖今年特别有意义,不仅是中国电影120周年,组委会还把”历史传承”定为关键词。看《731》剧组在红毯上走的那几分钟,你会觉得他们抬着的不是摄影机,而是个透明的棺材——里面装着所有没等到道歉的亡魂。导演说他们故意没用太多配乐,很多场景只有风雪声和呼吸声,”因为真实的历史就是没有背景音乐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优雅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yingshibaike.com/657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