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摇滚(下)》百度云4k高清【HD1080P/3.9G-MKV】magnet磁力链接资源国语中字

《孤独摇滚(下)》百度云4k高清【HD1080P/3.9G-MKV】magnet磁力链接资源国语中字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社恐少女抱起吉他:从卧室到舞台的107分贝蜕变
“GuitarHero”的账号在凌晨三点又更新了视频。昏暗的台灯下,粉色挑染的刘海垂下来遮住眼睛,后藤一里的手指在吉他弦上翻飞,演奏着比本人开朗一百倍的摇滚乐。这个在现实世界里连便利店店员”需要加热吗”的询问都会吓到当机的女孩,在网络世界却是拥有上万粉丝的吉他英雄。直到某天放学后,那个总在音乐教室打鼓的伊地知虹夏突然拦住她:”我在Niconico看过你的视频,要和我们组乐队吗?”
f9198618367adab43c79dd786a0777138601e440.jpeg@f_auto
《孤独摇滚(下)》的预告片里有个令人心碎的镜头:第一次排练结束,后藤抱着吉他蜷缩在储物柜后面,虹夏找到她时,发现地板上全是擦过眼泪的纸巾。”对不起…我弹错了三个音…大家肯定觉得我很差劲…”这种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正是无数社恐患者的真实写照。导演斋藤圭一郎用特写镜头拍她颤抖的睫毛,用俯拍角度表现她被舞台灯光吞噬的渺小身影,连吉他背带在肩上勒出的红痕都清晰可见——这些细节堆砌出一个灵魂的窒息感,比任何台词都更有说服力。
纽带乐队为电影创作的《那天的我》在关键时刻响起时,整个影厅都在抽鼻子。那是后藤第一次在Livehouse演出忘词后,贝斯手山田凉即兴弹奏的救场旋律。银幕上的霓虹灯化作液体在镜头里流动,主唱喜多郁代把话筒递向观众席的瞬间,后藤突然发现那些曾让她恐惧的注视,此刻都化作了跟随节奏摇摆的星光。音乐监督冈村弦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让每个音符都成了角色未说出口的潜台词——当失真吉他的声浪掀翻屋顶时,我们听见的是自卑少女撕开茧房的爆裂声。
虹夏的鼓点有种神奇的治愈力。这个总扎着橙色马尾辫的女孩,会在后藤紧张到胃痛时突然讲冷笑话:”知道鼓手和微波炉的区别吗?微波炉叮一声就停了,而我会一直叮叮咚咚哦!”编剧吉田惠里香笔下的日常对话充满这种无厘头的温柔,就像她们常去的便利店货架上,草莓牛奶永远摆在咖啡因饮料旁边。当虹夏把后藤的吉他效果器偷偷调成”卡通音效”模式,当山田凉面无表情地吃掉后藤搞砸的便当,这些看似脱线的桥段拼凑出的,正是社恐患者最渴望的”被允许搞砸”的安全感。
Livehouse的厕所隔间成了后藤的临时避难所。第二幕高潮处,她躲在里面给母亲发line:”我还是做不到…”镜头切到手机屏幕,显示”对方正在输入…”持续了整整十秒,最终只收到一张照片:童年后藤在幼儿园文艺汇演摔跤后,挂着鼻涕大笑的样子。这个被影迷称为”全片最催泪30秒”的段落,没有煽情配乐,只有厕所换气扇的嗡嗡声,和隔壁间女孩补妆时粉饼盒的咔嗒声。斋藤导演用环境音构建的孤独感,反而让母亲的沉默回应震耳欲聋。
电影后半段有场堪称魔幻现实主义的演出:暴雨导致停电,结束乐队借着手机闪光灯表演无插电版《阴天怪兽》。后藤的吉他突然断弦,喜多立刻把副歌改成清唱,山田凉用贝斯敲击啤酒瓶打拍子,虹夏把鼓棒换成食堂顺来的筷子。在这个如同学生时代文化祭的混乱现场,后藤第一次看清台下观众的脸——那个总对她皱眉的班主任在擦眼镜,总抢她橡皮的同班男生在跟唱跑调,便利店的收银员姐姐举着融化的冰淇淋当荧光棒。特写镜头扫过这些面孔时,《孤独等级测试表》的评分标准正在后藤心里土崩瓦解。
片尾字幕升起前有个长达两分钟的长镜头:后藤独自走在放学路上,经过音乐教室时听见虹夏在教新生打四分音符。她驻足三秒,突然转身狂奔向Livehouse,吉他包上的小企鹅挂件(山田凉送的”护身符”)在夕阳里甩出欢快的弧度。这个没有台词的段落,比任何热血宣言都更能说明”结束乐队”这个矛盾名称的真意——有些结束恰恰是开始的另一种写法。当《孤独摇滚(下)》的最终票房突破千万时,或许会有观众想起后藤在后台说过的那句:”原来最吵的摇滚,是从最安静的心里长出来的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优雅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yingshibaike.com/655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