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贾樟柯、于佩尔共襄第15届北影节“电影大师班”

姜文、贾樟柯、于佩尔共襄第15届北影节“电影大师班”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三位电影大师的北京对话:姜文的子弹还在飞,贾樟柯的江湖依旧,于佩尔的角色永远迷人
四月的北京,空气中已经带着初夏的温度。在朝阳郎园Station,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大师班的现场,三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人轮番登场,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经历,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电影艺术的深度对话。
20250416093800279739
姜文出场时依旧带着他那标志性的笑容,黑色西装里套着件皱巴巴的衬衫,像是刚从《让子弹飞》的片场赶来。4月25日下午,这位被称为”鬼才导演”的中国电影人多角度地分享了他的创作心得。”拍电影就像谈恋爱,”他叼着根没点燃的烟说,”你得先把自己哄高兴了,才能让别人高兴。”谈到《一步之遥》里那些天马行空的场景,他眼睛发亮:”有人说看不懂?那就对了!生活中有多少事是你能真正看懂的?”台下观众笑成一片,这正是典型的”姜氏幽默”——把深刻的思考藏在看似荒诞的表象之下。
他特别提到了《邪不压正》里彭于晏在屋顶上奔跑的那场戏。”所有人都说太夸张,可你们知道吗?老北京的屋顶就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姜文边说边比划,”电影要的从来不是复制现实,而是创造一种比现实更真实的感受。”说到兴头上,他甚至即兴表演了一段《让子弹飞》中张麻子的台词,那抑扬顿挫的声调让现场瞬间回到了鹅城的江湖世界。
20250416093759405094
贾樟柯的分享则完全是另一种氛围。4月21日的活动现场,这位以纪实风格著称的导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背后大屏幕播放着《三峡好人》里韩三明在拆迁废墟中穿行的镜头。”拍这部电影时,我们跟着移民走了三个月,”他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沉甸甸的,”你会看到他们怎样把门框拆下来带走,因为那上面刻着孩子的身高记录。”现场突然安静下来,仿佛能听到胶片转动的声音。
他谈到《山河故人》里那个跨越二十六年的故事时,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地名和日期。”时代在变,但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在山西县城也好,在澳大利亚海边也罢,人们都在经历着相似的离别与重逢。”有观众问为什么他的电影总爱用长镜头,贾导笑了:”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个长镜头啊,哪有那么多剪辑点?”
20250416093758998832
最令人难忘的是法国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的出现。4月23日上午,这位67岁的表演艺术家一袭白衣走进会场,全场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当大屏幕播放《钢琴教师》中她自残的片段时,于佩尔微微侧过头,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的表演。”演这个角色时,我每天都要练习两小时钢琴,”她的英语带着优雅的法式口音,”手指的疼痛让我更接近那个女人的内心世界。”
谈到与哈内克导演的合作,她眼睛闪着光:”迈克尔从来不给演员太多指示。拍《爱》的时候,有一场戏我问他该怎么演,他只说像死亡一样真实,然后就走了。”现场观众发出会心的笑声。有人问起她如何塑造那么多截然不同的角色,于佩尔轻轻耸肩:”我从不评判我的角色。一个杀人犯起床时也会先刷牙,这才是人性最有趣的地方。”
20250416093758743718
三位大师的分享结束后,郎园Station的咖啡厅里挤满了不愿离去的影迷。有人模仿着姜文说话的样子,争论着《一步之遥》到底想表达什么;几个年轻人围在一起重看《三峡好人》的片段,比较着手机里拍下的贾导手稿照片;而角落里,一位女观众正红着眼睛回想于佩尔说的那句话:”表演不是伪装,而是把自己最脆弱的部分暴露给观众看。”
在这个春末的北京,电影的魅力再一次被验证——它可以是姜文镜头下那颗飞了十分钟的子弹,是贾樟柯记录的三峡水位线上涨的刻度,也是于佩尔演绎的那些在绝望中依然保持优雅的女性。三位大师用各自的方式证明了一点:好电影从来不会给你标准答案,但它总会让你开始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优雅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y.yingshibaike.com/539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